【节气寄语】芒种,一个金黄色的节气
芒种之词,对农村人来说,听起来感到由衷地亲切、激动,而又有些让人胆怯。因为——
芒种之词,对农村人来说,听起来感到由衷地亲切、激动,而又有些让人胆怯。因为——
眼下,全国“三夏”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,冬小麦收获进度已超四成,机收工作正由南向北加快推进。各地进展如何?第二期《读“麦”时间》如约而至,带您一起看“三夏”。
截至2025年5月30日当周,全球小麦市场大多下跌,主要因为全球主要小麦产区出现有利降雨或预报降雨,美国小麦出口销售疲软,美元指数走强,俄罗斯2025年小麦出口上调,中国加大人工增雨力度,促进干旱小麦产区的降雨。不过美国春小麦状况远低于市场预期,支持了春小麦市
截至2025年5月30日当周,全球小麦市场大多下跌,主要因为全球主要小麦产区出现有利降雨或预报降雨,美国小麦出口销售疲软,美元指数走强,俄罗斯2025年小麦出口上调,中国加大人工增雨力度,促进干旱小麦产区的降雨。不过美国春小麦状况远低于市场预期,支持了MGE春
预计4-5日,夏收区天气晴好,夏收气象等级为适宜,利于冬小麦收晒。6日江苏、陕西关中等地有较明显降雨,夏收气象等级为次适宜或不适宜,做好已收小麦避雨存储。
“三夏”是指夏收、夏种和夏管,集中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。夏收粮油作物主要是上年秋冬季播种的冬小麦和冬油菜。冬小麦是重要的口粮,油菜籽是国内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源,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0%左右。这两大作物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“面袋子”和“油瓶子”。
5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涌动着别样的生机。和墨洛产业园2.1万亩饲草基地近6000亩的冬小麦已进入灌浆期,饱满的麦穗在风中掀起绿色波浪,与7500亩油莎豆种植区里破土而出的嫩苗共同勾勒出沙漠农业的创新图景——这片曾被风沙侵蚀的“死亡之海”边缘,正通过“冬小麦
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,为什么能够出现如此惊人的高产?2025年河南冬小麦在干旱情况下单产再创新高,主要得益于政策推动、良种培育技术支撑、农田建设及机械化作业等因素。具体如下: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”项目备受关注。5月30日,在镇原县由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、甘肃省农科院承办的冬小麦现场观摩会上,与会人员见证了该重点研发计划所取得的最新成果。镇原县集成示范的抗旱节水
山竹的价格,近年来相对稳定。在北京一家生鲜超市,一盒4A规格的山竹一共6颗,售价19.9元,折合下来大约每斤21元。据了解,今年泰国的山竹长势喜人,预计产量会大幅提升,目前在超市的销售量相比往年有明显的增长。
预计5月31日至6月1日,安徽中北部、河南中北部、陕西中南部、江苏大部等地麦收区有降雨过程,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,夏收气象等级为次适宜至不适宜。预计6月2-3日,夏收区大部天气晴好,夏收气象等级为适宜,利于冬小麦收晒。
随着北疆地区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后期,最后一遍水(俗称"麦黄水")的滴灌管理成为决定小麦千粒重的关键环节。据新疆农垦科学院监测显示,科学合理的最后一水可提升小麦产量10%-15%,但操作不当极易导致贪青晚熟或倒伏风险。本文结合北疆特殊气候条件与小麦生长特性,从灌
预计未来五天,我县以多云天气为主,气温略有下降。气温较高、湿度较低,近期冬小麦干热风风险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,请注意防范。
为贯彻落实《2025年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工作计划》,加快冬小麦优新品种推广应用,强化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良种支撑,促进优质特色小麦“产销一体”订单农业发展,提高种粮农民收益,5月28日,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到窦店镇窦店村举办2025年冬小麦优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
中国气象局定于2025年5月29日(周四)10:00,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1层多功能厅召开6月新闻发布会,发布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、“端午”假期天气和6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,并答记者问。中国网现场直播,以下为文字实录:
预计未来五天,我县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,气温先升后降,30日最高气温35℃左右。同时,近期冬小麦干热风风险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,请注意防范。
中央气象台预计,5月28日-30日,夏收区大部天气晴好,夏收气象等级为适宜,利于推进冬小麦集中机收;仅30日,陕西西南部、甘肃南部、四川东北部有小雨,夏收气象等级为次适宜。
预计5月28-30日,夏收区大部天气晴好,夏收气象等级为适宜,利于推进冬小麦集中机收;仅30日,陕西西南部、甘肃南部、四川东北部有小雨,夏收气象等级为次适宜。
走进贾庄乡薛家店村的冬小麦种植基地,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意盎然,焕发着勃勃生机。种植户们正在麦田中来回穿梭,查看冬小麦长势情况,并利用无人植保机进行“一喷三防”作业,高效、精准地为冬小麦生长保驾护航。
从最新的天气预报来看,陕西东部、山西、河南等地将迎来一轮较大范围的降水。这些地区恰好是冬小麦的主要产区。虽然雨水可以缓解部分地区土壤缺水的问题,但强降雨和伴随的雷暴大风,可能对已经成熟的冬小麦造成严重影响。特别是那些即将收割的小麦,如果长时间浸泡在雨水里,极有